李鸣泉 官方网站

+收藏:http://mingquan.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走向广阔
2010-12-17    浏览(721)    作者:李柯    来源:李鸣泉 官方网站

走  向  广  阔

  ——李鸣泉“北国雪韵”国画新作赏读

印象中鸣泉老师善画雪景,“虽道冰封雪世界,难锁盎然春意浓”!冷寂的雪野中那一丝家的温情,早已经是大家对他前期作品表达指向的共识。他的作品以传统为基础并吸收了西画的表现方式,其中色彩的冷暖运用更传递出了作者对于气氛烘托的细腻思索。在形式上,多采用四尺斗方大小的纸张作为其意象呈现的媒介依托,以60度左右的透视视角还原自然本真的视觉感受,并在此基础上斟酌现实物象平面化后的形式构成关系,使画面平衡和谐,给人整体的感受是偏重于优美顺畅的认知范畴。虽然内容是北国的雪景,却表现出小园、温情、家的那种“杏花、春雨、江南”的情感基调!茫茫寒冬雪野里,那柔柔的世间温情透露出鸣泉下意识的内心情感积淀,这和他儿时出生、成长的环境莫无关系。幼承家教,薪火相传!先生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爷爷李国靖是河南省的十位老艺人之一,除了书法、绘画,还精通于雕塑和剪纸等民间工艺,现如今洛阳白马寺前殿里的四大天王彩塑便是出自他老人家之手。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里出生的鸣泉老师必定对于身边的生活环境有着敏锐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而河南周口这座兼具江南秀色的轻灵小城,便成了他内心“审美经验”的积淀渊源……

听说鸣泉老师一直在临摹传统经典山水作品,上至宋范宽,下到清四王,《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富春山居图》、《山水清音图》等无不涉及。临古是中国画学习研究的传统方式。在技法层面上,临习古画能够最直观的看到前人经典笔墨的生动铺写,经营位置的构思巧妙,画面的古意向往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意趣追求,特别是在今天,古人一叶悠长的扁舟实在难以渡过工业化和消费化社会的汹猛大潮,在传统思想哲学遭遇西方文化吞噬的当代,我们实在难以体会到古人那种“细雨骑驴入剑门、竹杖芒鞋轻胜马”式的舒徐和随意。也许,重新审视传统经典绘画,从中体味前人的那种品察世事的方法与态度也是不至于忘掉民族之根的一剂良方!从董巨、李成、范宽到四王、石涛、髡残,鸣泉老师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临析传统经典,从构图、布局、章法到笔墨、点染、皴擦,“‘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在那种心手相应,落笔成形的过程中玩味着一笔、再一笔、一遍、再一遍的笔墨变化的优雅心态与闲和性情!”然而,除了优雅与闲和,他的作品更透出一份内在的豪迈与洒脱!

见到鸣泉老师近期的北国系列作品时不觉眼前一亮,一幅幅速写和国画创作强烈的透露出广袤草原的那种苍茫与辽阔。内容虽然同样是他以往的屋舍、围栏、野树、黑水等物象,却让我们领略到了另一番壮美气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首妇孺皆知的北朝民歌忽然闯入脑海!在作品的形式上,也不同于以往那四尺对裁的方正构图,进而转向了横卷式的全景描绘。屋前无人的空地上高高竖立的木质风车轮在“吱啷吱啷”地独自吟唱,屋后远处的高原土丘蜿蜒延绵,无数次车马碾踏过的村口土路徐徐缓缓,游向了流浪者的思乡之心,多少有那么一点淡淡的忧伤。仰望天边的白云数朵,不禁喟然感叹——好一片天苍苍、野茫茫啊!

但是,对这些图像文本的解读总是觉得自己有些过于主观!总而言之,不愧是我们的鸣泉老师,他总是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着这个世界、怀揣着乐观的心灵去理解着这个世界、饱含着生命的炽热去深爱着这个世界!在额尔古纳河畔,他用绘画作品图写了自己的心声:“在这个美丽的初夏,我又一次来到了北国。刚刚苏醒的呼伦贝尔草原上,连天接地的不尽绿色令人陶醉,平坦辽阔的无际草海使人忘情,那陈巴尔虎草原上结队的马牛和云片般的羊群悠闲地飘荡在草海上随轻风悠悠荡漾着。马儿抖擞着漂亮的长长鬃毛,羊儿任山风梳理着美丽的卷发,牛儿们则自顾自地埋首于青青草色间,一付任劳任怨的样子。一切充满禅机,这世界是那么美好……”(李鸣泉《遥远的额尔古纳》)

从“杏花、春雨、江南”到“白马、秋风、塞上” ,这是我观看鸣泉老师近作后的第一感受,是他作品面貌和美学思想上的又一次空间转向。这绝非是后者对于前者的替代,而是他从艺生涯的又一步迈进!

2010年于鲁迅美术学院

标签:李鸣泉,北国雪韵,国画
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